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培养 >> 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5版)
发布时间:2025-07-30   浏览次数:

一、专业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太阳集团2007网站一流本科专业,前身是 2004年开设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科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奠定了坚实的办学基础,于2014 年获教育部备案批准转为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集现代电子技术、嵌入式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于一体,应用计算机技术完成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专业紧紧围绕“构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体系”建设,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专家进课堂、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电子产品硬件设计及开发、嵌入式软/硬件系统设计与开发、智能信号处理等电子信息行业亟需和具有前瞻性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立足石家庄、面向京津冀,服务区域电子信息现代化产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掌握电子信息系统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备良好学习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领域中从事电子产品硬件设计及开发、嵌入式软硬件系统设计与开发、智能信号处理等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期待毕业生五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 掌握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和专业理论等基础知识,能够解决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2. 具备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传承厚德博学崇实求新校训,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综合运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考虑社会、法律、环境等因素,完成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相关行业的系统设计,编制项目技术方案、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标3. 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目标4. 具有跟踪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对本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有研究,针对新技术能提出可行性方案;

目标5. 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潜能,能够持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竞争,工作能力和业绩得到所在单位、机构或组织认可。

三、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 工程知识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用于解决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1 能够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的基本概念,用于描述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工程问题;

1.2 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针对具体研究对象建立适用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计算;

1.3 能够选择合适的理论和方法,利用系统思维的能力,推理和解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问题,并体现电子信息领域先进的技术。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第一性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运用工程科学的第一性原理和专业知识对电子信息技术工程问题进行判断、分解和表达;

2.2 掌握文献检索方法,通过查阅手册、文献、规范等技术资料,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分析电子信息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及其优劣,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针对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和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电子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体现创新性,并从健康与安全、全生命周期成本与净零碳要求、法律与伦理、社会与文化等角度考虑可行性

3.1 掌握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全流程的基本开发方法,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电子系统、部件或工艺流程;

3.2 设计/开发环节具有创新性,可对现有方法进行评价或改进;

3.3能够在设计环节中考虑公共健康与安全、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法律与伦理及社会与文化等制约因素影响。

毕业要求4: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选择合理可行的研究路线,并设计实验方案;

4.2 能够运用相关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正确安全地开展实验研究、采集实验数据;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出合理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针对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能够针对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设计和实现需求,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电子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仿真软件,进行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计算与设计;

5.2 能够针对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和特定需求,通过组合、选配、改进、二次开发等方式创造性使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及仿真设计软件工具等,完成电子信息工程项目的预测与模拟分析,能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解决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对健康、安全、环境、法律以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具有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经历;

6.2 熟悉与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6.3 能分析和评价电子信息领域中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伦理和职业规范

有工程报国、工程为民的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理解和应用工程伦理,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履行责任。

7.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科学精神和工程报国、工程为民意识;

7.2 能够理解和应用工程伦理,在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领域的产品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8:个人与团队

能够在多样化、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8.1在电子信息工程实践中,能够在多样化、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与其他成员有效地、包容性地沟通,合作共事;

8.2能够履行角色职责,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完成团队任务,具备一定的领导决策能力,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毕业要求9:沟通

能够就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理解、尊重语言和文化差异。

9.1能够就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见解或回应指令的能力;

9.2能够查阅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了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前沿发展,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0: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相关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0.1 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领域的基本经济、管理知识和方法,理解管理与经济决策的重要性;

10.2 了解电子信息领域中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0.3 在多学科环境下,能够将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全过程。


毕业要求11: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理解广泛的技术变革对工程和社会的影响,适应新技术变革,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11.1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在电子信息技术变革背景下,掌握自主和终身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11.2能够理解广泛的技术变革对工程和社会的影响,适应新技术变革,具有自我完善、自我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能力。

四、学制、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36年内完成学业。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3.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51.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79学分;实践教育课程33学分。

授予学位:符合学位授予条件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要求-培养目标”对应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培养目标5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毕业要求4:研究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

 

 

 

毕业要求6: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毕业要求7:伦理和职业规范

 

 

毕业要求8:个人与团队

 

 

 

毕业要求9:沟通

 

 

 

毕业要求10:项目管理

 

 

 

毕业要求11:终身学习

 

 

 

备注:在对应栏内用“●”表示)


附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